发布: 更新时间:2021-10-19 21:58:41
BIM被称为建筑信息模型,是包括建筑和土木工程技术在内的项目功能特征和几何特征的数字化呈现。BIM相关性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由佐治亚理工学院Chunk教授于1896年首次发表,他对数据库、参数化等相关理论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术语建筑模型。1975年,他提出了建筑描述系统的概念。这些概念出现在当时建筑行业的建模过程中,与问题息息相关。大量繁复的图纸和图纸错误修改的难度推动了BIM技术的发展。随着BIM技术的进一步发展,C.Eastman给出了相对完整的BIM定义。他认为,BIM是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将建筑建成后的所有建筑设计信息、功能特征、几何特征和控制信息都反映在这个信息模型中的技术。这与当今BIM技术相关信息的特点高度一致。
当BIM技术传入中国时,对BIM技术并没有严格的定义。以下是几种主流BIM技术的定义。
国家建筑信息建模标准委员会(NBIMS)将BIM定义为:
BIM是一种信息模型,以数字方式表达建筑项目的物理和功能属性。BIM可以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建筑模型信息进行提取、修改和沟通,以响应项目建设过程中各参与方的责任。
国际标准组织设施信息理事会将BIM定义为: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对建筑模型的有效信息进行收集、处理、转换和传递,以协助项目参与方更深入地了解项目情况,为决策者提供证据,提高项目效率。
中国《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将BIM定义为全生命周期项目或其组成部分的物理特性、功能特性和管理要素的共享数字化表达。因此,综上所述,BIM是一个可以全方位反映建筑信息的可视化数字模型。它包含了建筑的空间、时间、资本人员、物理几何等所有相关信息。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并将这些信息有效地传达给工作人员,使其在建筑运营管理阶段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降低风险。
标签:标准